2019-07-30
納米催化劑的形態效應實質上是不同晶面對催化反應的影響。以氧化鈰為例,氧化鈰納米棒暴露110和100平面,立方體主要暴露100平面,八面體主要暴露111平面。
1、紅外光譜法檢測CEO納米晶體的形態效應
因此,基于晶體學信息,人們找到了一種控制催化劑納米晶表面原子結構的方法——通過改變催化劑晶體的形態,控制晶體暴露。在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報道,如在-77℃下CO3O4納米棒具有良好的共氧化性能。
2、納米CEO晶體的形態催化效應
鈰是一種螢石晶體,具有111、110和111平面的能量比較低。
通過在100表面的實驗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鈰納米晶體。暴露具有不同晶體表面的氧化鈰納米晶體,并通過納米棒暴露110和100表面。立方體主要是100面,而八面體主要暴露于111_面。共反應活性的對應順序為納米棒>納米立方>八面體,這也被認為是由于不同晶面上的氧空位形成的。
3、紅外光譜法檢測CEO納米晶體的形態效應
不同晶面具有不同形貌、共氧化活性和TOF值的氧化鈰的電子顯微鏡。
4、納米晶體的實際原子曝光
對于金屬來說,用晶體形態確定表面原子排列結構可能不是一個大問題。然而,對于氧化物,由于金屬離子和氧離子的排列,不同的金屬/氧原子排列會導致不同的晶面、氧空位的穩定性和形成能。氧化物表面活性高、晶體表面暴露穩定性低、表面原子在預處理或反應過程中容易發生結構變化,導致氧化物形貌效應-表面重構的新復雜性。
為了確定納米晶體的真實表面是否發生表面重構,需要適當的研究方法。其中,廣泛應用的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技術在納米晶體結構分析方面達到了驚人的水平。然而,確定表面的原子排列仍然有一定的限制。
基于探針分子的紅外技術提供了一種更好的表征方法。與電子顯微鏡相比,紅外探測表面更全,可直接獲得反應物分子的吸附信息。